脾胃為后天之本,和誰關系最密切呢?
一個字 —— 吃!
吃得好了,后天之本也會更加好;吃得不好了,后天之本可能就會出問題了。傳統(tǒng)中醫(yī)認為脾胃在人體的中焦,是為氣機的樞紐。
所以中國人很重視脾胃,見面打招呼都是“吃了嗎?”,對吃也是極為講究的。
對吃的講究,不僅僅是對味道和烹飪方法的要求,更是飲食習慣的要求。
下面列舉幾點可以借鑒的飲食習慣,希望大家都能找到適合自己且健康的飲食方法。
01 吃海鮮,要制寒
在遼東半島或膠東半島,人們在吃海鮮時往往愿意和辣椒、姜絲一起炒著吃;
天津人吃海鮮,是喜歡蘸姜汁、大蒜來吃;還有的地方,喜歡油炸海鮮,吃生魚片要蘸芥末。
因為姜蒜辣椒芥末都是熱性的,油炸和炒制也是用熱來制約海鮮的涼性,使脾胃容易接受和消化。
02 健脾祛濕
在四川,又濕又熱,卻經(jīng)常能看到這么一個現(xiàn)象:一邊冒汗一邊吃火鍋,火鍋里滿是紅辣椒和花椒。辣和麻就可以制約濕氣。
還有一些比較潮濕的地方,人比較喜歡吃苦瓜,苦也是可以燥濕的。
“脾苦濕,急食苦以燥之”(《素問?藏氣法時論》)。北京人也有一個習慣,在立夏之后要吃陳皮餅。陳皮也偏辛、偏溫,帶苦味,可以幫脾燥濕。
為什么要強調(diào)燥濕,因為脾有一個特性——喜燥惡濕,濕會制約脾氣的功能發(fā)揮,而脾在偏燥、干燥的時候就能正常發(fā)揮功能。
03 食飲有節(jié)
“上古之人,其知道者,法于陰陽,和于術數(shù),食飲有節(jié),起居有常,”(《素問?上古天真論》)
什么叫食飲有節(jié)?
1. 吃喝都要有節(jié)制
吃東西不要過飽,七八分飽就可以了。
有人吃自助餐怕賠本,就吃多了。還有些人商務請客,一邊談事一邊吃,時間一長就吃多了。另外有人愛吃急飯、快飯,非常容易吃撐,因為從人體開始進食到大腦反映信號說吃飽了大概需要20分鐘,吃得太快在20分鐘內(nèi)都吃完了就容易吃多。
吃撐會造成胃脹、胃疼,還可能產(chǎn)生其他疾病,如肥胖、高血壓、心臟病等等。
2. 吃喝都要有規(guī)律
吃飯的時間是人類在進化過程中形成的早、中、晚三餐規(guī)律。
3. 吃喝不宜過燙或過涼
胃的溫度和體溫差不多,在30多度左右,過冷或者過熱都會對其產(chǎn)生不好的影響。
04 吃的雜一些
吃東西的時候,要稍微雜一點,尤其是味。
比如辛味、甘味你可以雜合著吃,這樣有利于氣機的發(fā)散,能夠幫助脾升胃降,進而有利于脾胃升降氣機對全身臟腑氣機的斡旋作用。
肝主目,心主舌,脾主什么呢?具體內(nèi)容將在下一講為大家揭開,敬請期待~
部分內(nèi)容節(jié)選自翟雙慶教授解讀黃帝內(nèi)經(jīng),部分圖片源于網(wǎng)絡侵刪!